小记者们在游戏的过程中牢记消防安全知识。本报记者 王迪 摄
本报讯 记者高鹏报道 11月3日,辽沈晚报的会员小记者们来到了沈阳市于洪区人民防空教育馆,在这里参加了一次以人防安全为主题的研学活动。此次活动由辽沈晚报社和于洪区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联合组织。
于洪区人民防空教育馆是沈阳市第一个区县级大型人防教育馆,是辽宁乃至东北三省及北部战区范围内面积最大、投资最多、知识内容最丰富、展示手段最先进的区县级人防教育主题展馆。
在这里,小记者们不仅观看了大量文字图片展板上带来的人防安全知识,还通过兵器模型和战争场景的模型,深入了解到现代化战争的危害。在于洪区人防办工作人员的讲解下,小记者们也初步熟悉了人防工程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正确应对空袭。
让小记者们印象最为深刻的,无疑是穿越“地震小屋”的经历。在这座模拟地震后地面、墙面等出现不规则侧倾的小屋内,人们很容易出现眩晕等症状,小记者们在沈阳市应急救援服务协会志愿者的带领下,借助身边的可搀扶物体,才安全有序地通过了这里。
随后,小记者们又跟随志愿者学习了结绳逃生的技巧和遇到危机情况时帮助同伴进行心肺复苏的方法。通过老师的示范和自己的亲自上手体验,学到了两项非常实用的应急安全技能。
将消防安全知识融入游戏当中,这是来自辽宁省消防协会的志愿者们为小记者们带来的特殊“教学”。无论是以投掷沙包形式进行的九宫格灭火挑战,还是蕴含着大量消防安全知识的飞行棋挑战,都让小记者们在欢乐的参与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记住了诸多的消防安全知识,成为了一名可以从容面对火灾隐患的安全小卫士。
通过本次活动,不仅让小记者们经历了新奇体验,还学到了如何保护自己、保护他人的知识,更是在实践中增长见识和本领。
居安思危 争做人防“小卫士”
南京一校总校六年七班 杨雨淇
今天,我跟随辽沈晚报小记者团一起参观了沈阳市于洪区人民防空教育馆。
在这里,一幅幅有年代感的照片,让我看到了战争时期人民如何躲避空袭,人防工程如何建造和使用;展柜里打字机、调频电台等老物件勾画出地下巷道与外界联络的场景;生物、化学和核武器展示出的杀伤力让人不寒而栗;倾斜小屋、消防棋、救生绳结让我明白地震、火灾突然来临时如何保护生命安全;一位警察阿姨还用一个“假人”教我们心肺复苏等急救方法,每一次按压都是时间与生命的赛跑。这让我深刻感受到战争和灾难的残酷,以及人防工程的重要意义。
这次参观使我明白了“人无防不安”,即使在和平年代,也要居安思危,学会自我保护,同时积极向身边同学和朋友宣传人防知识,努力做人防“小卫士”。
人防体验:责任与技能
浑南八校 三年一班 金博然
周末,我有幸成为了一名人防小卫士。在讲解老师的带领下,我开启了一段意义非凡的旅程。
我们通过看、听、练、学,全方位地熟悉了人防工程的使用。看着那些复杂而有序的设施,我心中充满了好奇。听着老师详细的讲解,我仿佛置身于紧张的战争场景之中。
在学习如何正确应对空袭的方法时,我全神贯注,不敢有丝毫懈怠。了解到现代化战争的危害,我不禁感到震惊和担忧。但这次体验并非只有沉重的话题,老师还教会了我们急救逃生方法以及救助技巧。我们在模拟场景中反复练习,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逐渐熟练,每一次的进步都让我充满成就感。
这是一次难忘的体验,让我深刻认识到了人防的重要性,也让我掌握了许多实用的技能。我深知,这些知识和技能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能发挥巨大的作用,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我会将这次的所学牢记心中,成为一名真正有能力、有担当的人防小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