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质AI智能检测实验室,一瓶瓶水质样品经自动抓取、扫码、传送后,开始接受全自动水质分析仪的高精度检测。本报记者 张阿春 摄
本报讯 记者张阿春报道 “一个人一天只能检测30到40个水质样品,AI智能实验室可检测的最大数据量能达到160至200个。”24小时无人值守、效率为人工检测5倍,东北地区唯一一家水质AI智能检测实验室于近期完成首阶段比对测试,测试数据或将组成行业标准,面向全国推广。
2月12日上午9时许,本报记者来到沈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水质AI智能检测实验室。一瓶瓶水质样品经自动抓取、扫码、传送后,开始接受全自动水质分析仪的高精度检测,并按需自动化分析并输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等多项参数。
沈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分析部副部长杜治舜解释,水质AI智能检测实验室集成了自动上下样系统、自动传送系统、定量取样系统和自动水质分析系统,真正实现了24小时无人值守的自动化监测。不仅大幅提升了监测效率和准确度,还节省了大量人工成本。更重要的是,自动化流程避免了人为干扰,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在后台数据管理方面,实验室还充分利用AI技术识别异常数据,未来还将实现自动预警、上报、溯源等功能。
智能检测实验室不仅在常规水质监测中表现出色,更在实际应用中大显身手。去年,该实验室独自承担了辽河干流、蒲河、北沙河、细河、双徐河、八家子河等重点河流的水质调查监测工作,并在七八月份开展了大伙房水库加密监测,同时,实验室还参与了辽中区生态环境督查整治工作,为水污染防治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自2024年3月投入使用以来,实验室已录入6523个样品,测试数据超3万条。这些精准、迅速、全面的监测数据,为沈阳市深入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水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与科学依据。
“这是东北地区唯一一家水质AI智能检测实验室。”杜治舜说。据介绍,2024年7月,沈阳中心获选为国家第一批地表水智能分析实验室测试单位。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安排,沈阳中心参与国家水环境质量智能无人实验室的比对评估测试和分析方法与研究工作。目前,沈阳中心已顺利完成第一阶段的实验室比对测试工作,已完成评估测试报告编写。通过比对测试,可以直观地评估监测设备的各种性能指标,确保其在极限情况下输出的数据真实可信,也能通过数据比对有助于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和异常,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维护,从而避免设备故障对生产造成更大的影响。这些“沈阳经验”不仅为智慧监测实验室的标准化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也将面向全国推广,为全国水环境质量监测的智能化转型做出贡献。
沈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下一步将持续开展不同项目的比对工作,逐步探索更为广泛的应用,如实验室将重点开展农业面源、黑臭水体和工业废水治理等方面的监测。同时,也将在自动取水采样、无人机采样等方式进行探索,尽量减少人工干扰,保证水质监测数据的准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