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舒心就业、幸福教育、健康沈阳、品质养老、社会保障、基层治理6个方面,2025年,沈阳市在民生福祉赛道提出20项任务、49条具体举措,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
4月3日,沈阳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决战决胜 勇于争先”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
新增城镇就业14.8万人
培育具有示范效应的创业工作站20家,力争在全国率先推行劳动争议裁审衔接试点,在全省率先开展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4.8万人,吸引高校毕业生来沈留沈就业创业17万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万人,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5万人,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力争新增
公办幼儿园学位1.3万个
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力争新增优质公办幼儿园学位1.3万个、普惠性学位3000个,培育25所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争创2所省级特色普通高中。实施数字化赋能行动,在城市培育市级社区幸福教育课堂60个。以儿童友好街区、社区建设为基础,着力推进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提供体重管理
及肥胖症诊疗服务
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做实医联体建设,选派专业技术人员下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突破1万人次。开展“国粹岐黄 健康沈阳”中医药文化系列主题活动,推进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完善生育支持政策,打造“安心托育”服务品牌。落实“体重管理年”行动,提供体重管理及肥胖症诊疗服务。深入实施“出门就健身”惠民工程,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举办银发经济博览会
持续扩大社区养老服务供给,实现品质养老社区培育率达到100%,加快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优化升级。
全面提升机构养老专业支撑能力,深化医养结合服务,医康养护一体化服务项目力争年底前培育不少于20个,星级养老机构占比达到80%,建设“盛情康养”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举办银发经济博览会,全力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建设临时救助引导点26个
开展困难群众救助帮扶专项行动,主动发现精准识别困难群众。分层分类开展社会救助,合理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孤儿养育标准,确保困难群体基本生活水平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提高。
开展“四季护航 爱暖沈阳”救助管理专项行动,建设临时救助引导点26个,成立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培训基地。打造“慈善+”服务场景,鼓励设立社区慈善基金,叫响我市“沈慈阳善”慈善品牌。
本报记者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