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收到“通知”,称可以领取“2025年国家财政补贴”。沈阳铁西警方提醒广大群众:“假的,别信!”
该通知假冒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声称:“根据国家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通知,针对薪资补贴、社保补贴、医保补贴、住房补贴、交通补贴、岗位补贴等申领认证,申请通过发放5000元相应补贴金”,实则支付宝扫码跳转至假冒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骗取个人信息和钱财。
警方介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从未发放过所谓的“薪资补贴”或“2025年国家财政补贴”。上述通知为不实信息,且涉嫌诈骗。
警方对该诈骗套路深度剖析
1. 伪装权威,骗取信任:诈骗分子通过高超的伪造技术,制作出与真实政府文件极为相似的“财政部”“人社部”红头文件和声明,加盖逼真的公章,使用专业的官方话术,让受害者在第一时间难以辨别真伪,从而打消内心的疑虑,对其产生信任。
2. 虚构补贴,诱人入局:以极具吸引力的“扶贫资金”“财政补贴”“薪资补贴”“社保补贴”等名目为诱饵,声称无需繁琐申请流程、自动到账,利用人们渴望获得经济补助改善生活的心理,激发受害者的兴趣和期待,将他们引入精心设计的骗局。
3. 诱导操作,窃取信息:借助快递、微信群、钉钉群、企业微信等多种渠道,推送含有二维码的虚假文件或信息,诱导受害者扫码。扫码后,要么直接跳转到制作精良的钓鱼网站,要么被引导下载暗藏陷阱的涉诈APP。随后,以“验证身份”“激活账户”等看似合理的理由,索要受害者的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关键信息。
4. 设置陷阱,骗取钱财:当受害者以为即将领取到补贴时,诈骗分子便会编造各种理由,如“手续费”“解冻金”“运作费”“保证金”等,要求受害者转账。一旦受害者转账,他们便会迅速消失,让受害者的钱财血本无归。
警方重要提醒
不要信!不要点!不要转!
这类诈骗的常见套路是编造虚假福利信息,诱导群众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进入假冒的“官方”网站或小程序等,填写身份证、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等个人信息,以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发布的通知不会让您提供银行卡、密码、手机验证码等个人信息。
收到类似“点击网站链接或扫描二维码领取补贴”的信息,一定要提高警惕,切勿随意在陌生网站上填写身份证号、银行卡号、银行卡密码等个人信息,更不能按其提示进行转账、汇款等操作,防止造成财产损失。
如不慎遭遇网络诈骗,保存好聊天记录、交易记录等相关证据材料,立即拨打110报警求助。
通讯员 佟浩宾 本报记者 吕洋